一纸志愿表,两代人的鸿沟,谁的青春不迷茫,谁的未来不彷徨
又是一年六月,空气里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,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焦灼。
对于刚经历过那场黑色战役的少年少女,以及他们背后整个家庭来说,真正的战场,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林远,一个名字普通,性格也有些沉闷的男孩,正坐在这战场的中央。他的面前,摊着一张薄薄的,却承载着千斤重量的志愿填报表。
表的对面,是他的父亲,一个眼神里写满了“为你好”的男人。这一刻,这张表不是通往未来的蓝图,而是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,隔开了两代人,也隔开了现实与梦想。
01
客厅里的空气,粘稠得像化不开的糖稀。墙上挂钟的秒针每一次跳动,都像一记重锤,砸在林远的心上。
他盯着志愿表上密密麻麻的格子,感觉那些线条变成了一根根栅栏,将他困在了原地。
“小远,爸爸研究过了,计算机科学是未来三十年的风口。”父亲林建国的声音,沉稳而有力,像是在宣布一个不容置喙的真理。
他把一沓打印出来的资料推到儿子面前,上面用红色记号笔,圈出了各种就业率和薪资水平的数据。
林远没有去看那些资料。他的目光,飘向了书架上那几本已经翻得卷了边的《史记》和《全球通史》。
他喜欢历史,喜欢在那些泛黄的故纸堆里,与千百年前的灵魂对话,那种感觉让他着迷。
“爸,我想……我想报考古学。”他终于鼓起勇气,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,却清晰地在寂静的客厅里炸开。
林建国脸上的笑容,瞬间凝固了。
“什么?考古?”他像是听到了本世纪最大的笑话,声调都变了,“你知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?毕业了去挖土吗?一个月能挣多少钱?”
一连串的质问,像冰雹一样砸过来,让林远刚刚鼓起的勇气,瞬间碎得一干二净。
他想反驳,想说热爱比金钱重要,想说精神的富足也是一种成功。可这些话,在父亲那双被生活磨砺得只剩下现实的眼睛面前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
十二年的寒窗苦读,好像就是为了学会如何解开复杂的函数,却没人教他如何解开人生的这道难题。
晚饭桌上,气氛压抑到了极点。母亲不停地给父子俩夹菜,试图缓和气氛,却只是徒劳。
林建国开始痛陈革命家史,讲他当年如何为了一个稳定的铁饭碗,放弃了多少机会,才有了今天这个家。
“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!我这都是为你好!”这句话,林远从小听到大,耳朵里都快起了茧子。
他知道父亲是为他好,可那种好,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。
接下来的几天,家里陷入了一场无声的战争。父亲把所有关于考古专业的负面新闻都打印出来,悄悄放在林远的床头。
而林远,则用沉默来对抗。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那些历史书籍,像是从那里汲取力量。
他开始有些怨恨。怨恨为什么青春一定要和分数、和前途捆绑在一起,怨恨为什么热爱一个“没钱途”的东西,就像犯了罪一样。
他也开始吐槽,吐槽那些所谓的“热门专业”,仿佛大家削尖了脑袋,只是为了钻进同一个模子里,变成一模一样无趣的大人。
志愿填报截止日的前一晚,父子俩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。林建国把那些历史书狠狠地摔在地上,吼道:“读这些能当饭吃吗?我决不允许你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!”
林远看着散落一地的书页,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被撕碎了。
他没有再争辩,只是默默地蹲下身,一本一本地把书捡起来。他从父亲的眼神里,看到了失望,也看到了一丝他读不懂的……恐惧。
那天晚上,他失眠了。
02
深夜,他走出房间想倒杯水,却发现父亲书房的灯还亮着。门没关严,他鬼使神差地走了过去,想看看父亲是不是还在研究那些热门专业的数据。
可他看到的,却是父亲一个人坐在书桌前,手里摩挲着一个老旧的木盒子,背影萧索而孤单。
不知过了多久,父亲起身离开了书房,忘了关上那个他从不许别人碰的抽屉。林远犹豫了很久,最终还是走了进去。
他打开那个抽屉,里面没有他想象中的文件或存折,只有一套蒙了灰的,非常精致的建筑绘图工具。
在工具下面,压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图纸。林远小心翼翼地展开它,那是一张手绘的建筑设计图,画的是一座精巧别致的,带着院子的二层小楼。
图纸的右下角,有一行用钢笔写的小字,笔迹飞扬而富有激情。那字迹,分明是年轻时的父亲。
在那行字的旁边,还有一个日期,和一个让他瞬间如遭雷击的签名:“梦开始的地方——林建国,一九九五年夏。赠予我的缪斯。”
03
缪斯?父亲的……缪斯?
这个充满艺术与浪漫气息的词,和林远印象中那个务实、严肃,甚至有些刻板的父亲,形成了无比荒诞的割裂感。他感觉自己的认知,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了。
他呆呆地站在原地,手里捏着那张图纸,脑子里一片混乱。那个在饭桌上高喊“稳定压倒一切”的父亲,在二十多年前,也曾有过一个关于建筑和美的,炽热的梦。
那个梦,后来怎么样了?
他拿着图纸,走进了客厅。母亲还没睡,正在看电视,看到他手里的东西,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。
“妈,这是……”林远的声音有些沙哑。
母亲沉默了很久,才叹了口气,缓缓地讲起了那个属于过去的故事。年轻时的林建国,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。
他曾是大学里建筑系最有才华的学生,他的梦想,是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,设计出能流传后世的作品。
那张图纸,就是他当年的毕业设计,还得过全国大学生设计金奖。他意气风发,以为未来尽在掌握。
可就在他毕业那年,家里的工厂遭遇危机,爷爷一夜之间白了头。作为长子,他必须做出选择。
是追求自己的星辰大海,还是扛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和债务?他没有犹豫太久。
他收起了所有的图纸和工具,告别了他的“缪斯”——建筑设计,回到家乡,接手了那个濒临破产的工厂,一干就是二十多年。
“他不是不让你有梦想,他只是……怕。”母亲的眼圈红了,“他怕你像他一样,在现实面前,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,一点一点地碎掉,那种滋味太苦了。”
“他把自己没能走通的路,当成了一条死路。所以他拼了命地,想把你推上一条他认为最稳妥,最安全的路。”
林远终于明白了。明白父亲每次谈论“前途”时的焦虑,明白他摔掉那些历史书时眼神里的恐惧。
那不是对儿子的不理解,而是一个男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过去的,一种绝望的补偿。他是在用一种笨拙而强硬的方式,保护儿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。
吐槽和怨恨,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。剩下的,只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疼。
原来那道鸿沟,不是两代人的隔阂,而是父亲一个人,用二十多年的牺牲和遗憾,默默填平的。
他拿着图纸,回到了父亲的书房。林建国正坐在那里抽烟,看到他手里的东西,浑身一僵,眼神躲闪,像个被戳穿了秘密的孩子。
林远没有说话,只是走过去,把那张图纸,轻轻地放在了志愿填报表的旁边。
“爸,”他开口,声音平静而坚定,“我想好了。”
林建国抬起头,眼神复杂地看着他。
“我想报考古,但我不是为了开玩笑,也不是一时冲动。”林远看着父亲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说,“就像你当年,选择建筑设计一样,因为那是能让心脏发烫的东西。”
“我知道这条路可能不好走,可能会很辛苦,甚至会失败。但是爸,我想试试。”
“如果我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,那我以后,可能会比你更遗憾。”
最后一句话,轻轻地,却又无比沉重地落在了林建国的心上。他看着儿子清澈而坚定的眼神,再看看旁边那张泛黄的图纸,紧绷的嘴角,忽然开始微微颤抖。
他猛地吸了一口烟,然后将烟头狠狠地按在烟灰缸里,仿佛在掐灭一段不甘的过往。
“好。”他只说了一个字,声音却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,带着浓重的鼻音。
04
那个夜晚,父子俩第一次坐在一起,聊了很久很久。从建筑的结构之美,聊到历史的浩瀚之谜,他们像是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。
那张志愿表,最终还是填上了考古专业。但在专业后面,林远用铅笔,轻轻地加了一行小字:“辅修,建筑历史。”
谁的青春不迷茫,谁的未来不彷徨。也许人生最重要的,从来不是选择一条看起来“正确”的康庄大道。
而是当站在分叉路口时,能有人理解你心底的声音,并愿意陪你一起,去承担另一条路可能带来的所有风雨。
可盈配资-正规长沙配资平台-炒股杠杆配资-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